科室动态

生理微创与心理微创的完美统一

作者:外科提供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10 09:11:09

-----乳腺肿瘤微创与功能治疗
传统的乳腺癌手术可能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①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可能引起诸如上肢功能障碍、水肿等难以纠正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缺少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②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后腋窝处留有的切口疤痕不仅影响美观,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肩关节正常的活动;③常规乳腺癌手术程序是先切除乳房或肿瘤,然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乳房手术时常难以避免对肿瘤挤压、牵扯,而此时肿瘤引流的血管、淋巴管仍然开放,已有研究证实可能增加肿瘤细胞经血液、淋巴转移的机会。④患者在仰卧的手术体位时,对于常规开放性手术,医生视野是从上方往下,腋窝暴露不佳。在解剖分离腋静脉胸小肌外侧部分、胸背神经血管时还算方便,但分离解剖胸小肌后方第二水平和第三水平、胸长神经以及胸大小肌间隙Rotter淋巴结时,就必须用拉勾将胸大肌或胸小肌向内侧用力拉开。
鉴于目前在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显示方法、注射部位以及检测手段等很多方面尚存在巨大差异,各抒己见,严重影响其在临床应用的确切价值。由于检查方式尚不能统一,也就不可能达成一致性的诊断标准。因此,SLNB要真正指导临床,还须规范方法、统一标准。何况SLNB一旦阳性,还需腋窝清扫,而且只能用于早期。此外,SLNB通常不推荐应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但目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这些因素使得SLNB受到了很多限制。
外科医生总在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期望克服手术的种种弊端。乳腔镜乳腺癌手术有可能会使乳腺癌的治疗发生深刻的变革。
就目前所开展的乳腺手术而言,我们发现:比Halsted时代已缩小了许多,但也不是十分完善和完美。随着技术的发展,器械的应用及术后治疗的进一步提高,微创手术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现在,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的各种微创外科新技术层出不穷,加上整形外科技术的完善,将会使乳腺癌病人的治疗有更多的选择,更加个性化也更加人性化。这就给我们微创治疗的开展提供了绝好的条件,我们可以以微小的手术(如腔镜技术、穿刺技术)将癌肿切除,术后配合放、化疗等辅助治疗,以达到与根治术等同的效果。第一,可以减轻患者及手术的痛苦,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的信心;第二,为癌瘤的复发提供再手术的机会,从而为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第三,为放、化疗及其他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样一来,我们的治疗手段会更加多样化、合理化、完善化,治疗效果会更佳,从而为微创手术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乳腺癌治疗理念已从过去的“最大的可耐受性治疗(Maximum tolerable treatment,1970)”转变为“最小的有效性治疗(Minimum effective treatment,2000)”,这正是乳腺癌临床实践的美好愿望和最高境界。应当尽量保留器官并注意病人的接受程度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所以手术在可能范围应当越小越好。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观点在乳腺外科方面的充分体现,充分代表了医学的深刻变化和发展方向。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注重、先进技术的运用,以保乳手术和乳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各种微创手术必将成为主流。这些微创的治疗会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生活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势必导致乳腺外科治疗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更是乳腺外科发展必然的趋势。
已有多个中心采用相同方法对乳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验证评价。乳腔镜手术的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症状、引流时间、引流液量等指标,与常规开放性手术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长期并发症如上肢功能障碍、严重的疼痛、水肿以及与活动有关的并发症乳腔镜手术组比常规手术组明显减少。初始对此种新型手术还存在担心和谨慎是可以理解的,但当前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证明,乳腔镜的好处已无可置疑,得到了理性的认识。乳腔镜在不断探索中日渐成熟并标准化,已经逐步积累了数千例。乳腔镜腋窝淋巴结切除手术已在全世界多家医疗中心逐步开展,并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其优越性已经显现,受到医患双方欢迎,已成为具有巨大临床潜力和良好前景的新的手术治疗方式。国内该手术超过100例的医院已经超过20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于2001年依托技术雄厚的腔镜微创手术优势,在国内率先开展乳腺良恶肿瘤的乳腔镜微创与功能手术。骆成玉教授于国内外首次提出了“乳腺疾病微创与功能治疗”概念,先后应邀在国内20多个城市以及香港、马来西亚、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大学和医院作专题报告或手术表演,被国内外公认为“乳腺微创之父”,享誉海内外。独立创办了每年一次的“全国乳腺疾病微创与功能治疗学术会议”,并进行现场手术演示,为推动乳腔镜手术技术和其他微创与功能治疗在国内乳腺外科的广泛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此,“乳腺疾病微创与功能治疗”的理念和实践具体模式被国内外同行广泛采用。乳腔镜手术电剪的单刃带电切割被欧洲外科专家誉为“骆式刀法”。受中央电视台2套(CCTV-2)、中央电视台4套(CCTV-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R)、北京电视台(BTV)等其他地方电视台邀请,做过近十次相关知识的讲座。《健康报》、《卫生与健康》等报刊先后多次报道。2005年受中华医学会邀请,我们又编写制作了中华医学会医学视听教材《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VCD光盘,在国内外首次规范并标准化了乳腔镜手术术式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六步”手术流程,现为国内外专家所广泛采用。受邀请在国内外学术大会上50余次作专题讲座,现场手术演示20余次;特邀在2千人以上的国际会议上为世界各地专家作现场手术演示10多次,在国内外杂志上以中英文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总计被他人引用频次761次、被下载频次3660次。
实践证明,只要规范操作,乳腔镜大大减少了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手术微创、功能保留和外形美观三重效果,优势已非常规开放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所能比拟,显著改观了腋窝淋巴切除手术的面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从2003年1月到2005年12月3年间,在15家医院对1200余例乳腺癌进行了随机前瞻性研究,中期随访5年以上的初步显现的结果令人振奋,手术出血大大减少;手术后腋窝疼痛、上肢麻木感觉障碍、特别是上肢淋巴水肿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大大减少;而胸部美观;更重要的是,患者远处转移已有明显减少,呈现统计学差别。更长时间的随访,可能发现能使患者死亡率明显减少。提示给我们,是不是即使开放性腋窝清扫也宜先做腋窝手术,再乳房的手术,因而进一步可能改变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理念。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中心姜军教授通过3个临床对照组大宗病例临床研究也对806例乳腺癌随访时间超过5年统计显示的结果同样令人乐观:乳腔镜生存率高于常规组(99% VS 97.4%)、局部复发率低于常规组(1.0% VS 3.1%)、皮瓣坏死、积液等近期并发症显著减少(2.2% VS 4.8%)、无功能障碍和淋巴水肿 等严重并发症发生(0% VS 1.8%)、美容和心理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手术组。
乳腔镜乳房手术已经涉及乳腺外科的各个方面,明显改变了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的理念,使乳腺外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手术微创与功能保留的人性化,这一新的手术技术正在逐步改变着乳腺外科临床治疗的面貌,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乳腔镜外科可选择较隐蔽部位的小切口完成手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乳房美观的破坏,已成为具有巨大临床潜力和良好前景的新的手术治疗方式。乳腔镜技术在乳腺外科的应用是乳腺外科治疗的又一里程碑。
乳腔镜辅助隐蔽小切口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女性患者对乳腺肿瘤治疗方式的愿望。我们的研究显示,该项手术的创伤程度较通常乳腺手术相当,而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手术后基本看不出手术疤痕,让部分患者乳腺肿瘤的治疗实现“美丽无痕”。
乳腔镜手术虽然只是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并未改变乳腺外科的本质,但它代表了乳房外科向微创、功能和美观方向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特有的优势和治疗效果,在诸多方面改变了乳腺外科的现状,已经并正在改变外科医生部分传统治疗方法和理念。乳腔镜手术的开展改变了乳腺肿瘤切除的传统观念。
骆成玉教授在总结大量乳腺微创与功能治疗的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还于2003年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生理微创和心理微创”二者的辩证和统一的关系。骆成玉教授指出:“其实我们所说的微创,不应单纯强调对人体组织干扰的生理微创化,还要注意些特定情况下对心理打击的心理微创化”。此后,生理微创和心理微创被国内外多位专家、多位学者在众多场合和学术刊物上多次被引用。乳腺的腔镜手术在并不影响前者(生理微创化)的前提下,更突出了后者(心理微创化),实现了生理微创与心理微创的完美统一。
目前乳腔镜手术尚未广泛应用的原因,首先,由于腔镜下腋窝解剖本身的特殊性。然而,经过学习培训及实际手术操作,腋窝解剖结构对外科医生很快就会熟悉。前提条件是术者必须有相当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同时必须非常熟悉腋窝区的解剖。所以,熟知腋窝部细致的解剖特点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就是对于常规开放性腋窝淋巴结切除手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可以说是更主要的,还是腔镜技术的推广远远不够。在很多医院腔镜手术不是作为外科医生所应掌握的一种外科技术,而是当成一个专业、被一个所谓的微创外科或普外科下属的一个专业组所把持,其他科室或治疗组、特别是乳腺外科难以涉足;加上手术本身在腋窝解剖结构功能上相对错综凌乱的这种特殊性,即使一些腔镜技术不够熟练的乳腺外科医生在条件允许下有可能尝试进行该手术时,一部分医生也被开始所遇到的一些困难或碰带一点钉子而选择退却。因此,作为微创外科典型代表的腔镜技术其深入推广仅仅是一个开端,任重而道远。伴随着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成熟以及逐步推广和应用,在改变部分手术方法的同时,必将带来某些传统外科理念的变革。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8062196(一病区)010-88062237(二病区)

科室位置:北病房楼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