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石祥恩、杨军教授成功切除数例复杂颅咽管瘤

作者:神经外科 寸恩浩提供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1-08 00:00:00

石祥恩教授是我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是我国目前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最多的神经外科专家之一。杨军教授系我院神经外科主任,师从王忠诚院士,在天坛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获得博士和博士后学位,长期从事颅底肿瘤的基础研究和手术治疗。对疑难、复杂颅内病变有丰富的经验,长期在全国各地手术会诊。两位教授对颅咽管瘤的诊断、治疗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治疗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特点,不断改进手术技巧和方法。使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率大大提高,同时使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复发率大为降低。

我院近年来收治数百名颅咽管瘤患者,急性起病的颅咽管瘤临床上尤其要重视,可能为肿瘤巨大压严重迫周围重要神经结构所致。2008年12月4日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了一例巨大颅咽管瘤患者,山东赵先生,男性,49岁。自诉既往健康,入院前5天无诱因出现头部胀痛,可忍受;4天前突发嗜睡,即使白天也可连续沉睡几小时,叫醒后精神症状严重、思维逻辑紊乱、近期记忆力缺失;追问病史得知,患者于200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下降,未予重视;8月份以来下降明显,同时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达3000ml;近一年性功能减退。查体见双眼视力明显下降,双眼颞侧视野明显缺损;头部MRI检查:鞍山池可见类圆形不规则信号影,边界光滑,肿瘤巨大占据第三脑室,囊壁均匀强化。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入院后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并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手术由石祥恩教授,杨军主任主刀、寸恩浩主治医师等密切配合,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最新的手术方式----冠切右额开颅额底纵裂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巨大有钙化,大小达3×4×5cm,与视神经、下丘脑粘连紧密并严重推挤压迫周围结构。经过数小时的谨慎熟练操作,镜下全切肿瘤,重要血管神经保护完好,手术顺利,病理回报符合颅咽管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视力损害加重,内分泌失调、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较轻,经及时药物调节后恢复正常,现已痊愈出院。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已开展复杂颅咽管瘤手术多例,均达到肿瘤全切,病人术后恢复理想。 资料:颅咽管瘤是生长在鞍区附近的一种颅内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发病高峰在15岁左右。肿瘤主要位于蝶鞍内、蝶鞍上和/或第三脑室内,为胚胎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因此生长较为缓慢,症状隐蔽,不易早期发现,发现时肿瘤多已较大,给治疗带来困难。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范围缩小,尿崩、肥胖,生长发育弛缓、缺乏第二性征,头痛,呕吐等,肿瘤增大到一定体积可导致脑积水、颅内压增高,进而危及病人生命。CT检查多可见肿瘤钙化。磁共振(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和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脑室的情况等,对制定手术方案有决定意义。术前术后需测定激素水平,以保证手术前后的安全。发现疾病后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否则手术难度增加,术后恢复差。可视肿瘤部位采用额颞翼点入路、额下入路、纵裂入路等多种手术入路。手术目的是全切肿瘤,争取获得治愈。但由于肿瘤生长时间长,部位深,和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粘连紧密,并有钙化尤其是团块状钙化,全切肿瘤比较困难,手术时间长,需要在手术显微镜下一点一点地分块切除肿瘤,以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即使如此,手术也有一定危险性,可带来一定副损伤,如手术后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术后尿崩,需要使用弥凝、长效尿崩停或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治疗;术后中枢性高热,垂体功能低下,需要长期口服药物等。如肿瘤巨大,侵犯范围广泛,可能需要分次从不同入路手术,分步切除肿瘤。对于不能全切的肿瘤,可辅助行放射治疗。总之,颅咽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完全可以治愈。只要广大患者和医生紧密配合,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就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下图为:典型颅咽管瘤影像资料。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8062205

科室位置:南病房楼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