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风貌 >>院内期刊 > 正文

院内期刊

2023年第2期(总第1208期)

来源:宣传中心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2

(总第1208期)

 

中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委员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办公室                              202219

 

用心守护 生命至上--复兴医院多措并举保障危重患者救治(二) 12月份以来,随着“新十条”的颁布,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政策调整,全院各临床科室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临床救治考验,呼吸科首当其冲。

久经沙场,专业应战。一夜之间工作重点由防疫转为治疫随着第一批新冠患者涌入门诊、收入病房,短短周的时间呼吸科医护人员纷纷中招病人如潮水般地涌来,而此时也是医护先后染病减员最严重时候的确令我们猝不及防但呼吸科毕竟是久经沙场的专业人员,科有高年资的大夫(陈谨、何耀红、李宁)均是经历过SARS禽流感2020年初新冠大夫。陈主任带领呼吸科全体人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应战。尽管可选择的治疗措施也是有限的,一切都是在探索阶段陈谨主任动员科室大夫查阅国内外各种文献借鉴各种经验,制定可及的治疗措施,将科室患者进行分层,分类管理诊治做到忙而不乱,朱瑞霞大夫将自己查阅的最新的文献分享给大家

勇挑重担,迅速组建呼吸二病区(亚ICU)。由于急诊发热患者的滞留,为响应医院部署,开设呼吸二病区(亚ICU)抽调各科精兵强将组建了一个多专业组的团队由呼吸科主任负责,何耀红副主任担任呼吸二病区临时负责人,仅用了4天不到的时间收满了患者,近2/3的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其中一半的人合并呼吸衰竭开始陈主任及何主任也实则担忧过,这支团队是临时组建的,毕竟住院医没有一个是呼吸专业人员但随着科室的运行忽然发现这支队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查房过程中大家充满了好奇心及对未知的探索,经常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在探讨过程中经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新冠病毒是对全身各个系统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包括心、脑、肾、神经、免疫系统),陈谨主任曾经说过这段时间最愿意参加呼二的查房因为在病例讨论时能从不同专业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免疫受损及用药可以找李明玮主任,心脏有问题可以找孙一光,神经系统出问题可以找陈竹林。呼吸科上下两个病区收到将近70位患者,床位使用率达到113%-120%;一级护理达到94%-100%,危重病人达到7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要使用高流量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医院在本次疫情中为临床率及时提供了很多必须的设备)也使患者能接受最佳的救治。

积极参与培训和会诊,提高危重症救治能力。医院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为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打破了专科的界限除内科科、手术科室也都收治了新冠患者,也都重新拿起了内科学。呼吸科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陈主任及何主任均进行了准备,结合自身的经验在周末进行了新冠救治及如何开具合理的医嘱进行了分享,反响很好。但作为呼吸科大夫又面临更艰巨的任务就是会诊量的激增,每天2040多人次的全院会诊。呼吸科的成员觉得目前做的一切都是作为本专业大夫分内的事,每天都是充满了激情去面对挑战

带病坚持工作,温情守护患者生命。最令人感动的是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所有在岗的人员均主动的放弃节假日及周末的休息,舍小家为大家,自觉地奋战在一线。呼吸科的所有成员在值班时是24小时不合眼的,盯紧患者病情,除去呼吸一病区的工作同时帮助呼吸二病区的救治工作都是随叫随到。期间,有许多的医护人员均是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如:屈爽大夫尽管也染病但她自我感觉症状尚可一天也没休息;由于人员的短缺,赵丽华、朱婧由于职称晋升1月份本应参加医防融合跟急救车也被阻止了。因为现有在岗的10个大夫都是精英,都是主力一个也不能少。护理组的人员由于减员明显有些人服用退烧药后坚持上班,还有一些人24~48小时坚守岗位涌现出了很多感人场景:如王媛媛姚婷婷因护理人员较少,服用退烧药后,坚持到岗上班王玉霞赵晓辉郭超因为同事高烧无法到岗,主动提出继续加班;闫洁为气管镜室专职护士,主动要求提前返岗、加入临床一线,充实护理力量。

迎难而上,勇挑护理重担。由于密集的收治大量呼衰患者,护理工作同样也是翻倍的增加,在赵双燕护士长的带领下这支年轻的护理团队从未叫苦叫累,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及病房的消杀工作医护配合默契,也使得在最困难时期的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呼吸科两个病区的医护人员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百忙之中也收获了很多,当治好患者时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呼吸科党员积极分子也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有这样的团结的团队我们感到很自豪,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呼吸科)

 

用心守护 生命至上--复兴医院多措并举保障危重患者救治(三)

12月初以来,医院急诊和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激增,日就诊量持续攀升。为减少急诊和发热患者的滞留时间,在院领导的部署下,医务处迅速响应,积极督导临床科室快速收治患者,优先收治危重症患者

及时组织院内培训,提高救治能力。院领导高度重视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医务处按照各级卫健委要求进行人员培训,包括全体医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本救治、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线上培训和骨干医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通气支持实操培训。

及时购进设备,确保救治需求。为保证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医院购置床旁监护仪,高流量氧疗仪,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CRRT等设备,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科室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需要。

整合资源,全力确保危重症患者救治。医务处将神经内科病区缩减,改为呼吸二病区,由呼吸科高级职称医生担任负责人组建医疗护理团队,专门收治急诊和发热的危重症患者,利用医院新购置设备承担亚ICU工作。CCU病区利用管理重症患者的优势承担了专科ICU工作,主要收治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衰的患者。

组建专家组,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内科系统科室床位使用率超过100%的情况下,实行跨专业收治,呼吸科医生组建院级巡诊专家组,定期进行巡诊给与诊疗指导,同时甄别危重症患者,尽最大能力将危重症患者转至专科病房进行治疗。

全院统筹,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务处确保增派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生支援急诊和发热门诊,减少就诊患者的等待时间,极大的增强了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能力。根据急诊留观患者情况实行院级工作日调度,全院统筹,督导科室积极收治患者。同时,急诊和发热门诊就诊患者骤然增加,新冠感染患者输液治疗情况较以往增多。为更好的服务于病患,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保证医疗安全,同时纾解急诊、发热门诊输液室压力,将北二楼抽血室临时调整为急诊输液2室,及时为急诊、发热患者进行输液等治疗,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医务处将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持续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扩展收治能力,保障危重患者救治,全力以赴保障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医务处)

 

用心守护 生命至上--复兴医院多措并举保障危重患者救治(四)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护理部在医院疫情防控总体部署下,护理部副主任徐海红带领的复兴护理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做好危重患者救治工作。

自防控政策调整以来,疫情防控进入医疗救治新阶段,护理部根据每天实时监控各科室患者收治和护士减员情况,动态调配护理人力,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仅1个月时间就调配了53名护士,完成各级各类保障任务。为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及应急处置能力,全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培训,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精准实施俯卧位通气,配合有创和无创呼吸机治疗、经鼻高流量吸氧,同时倡导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特点,规范提供整体护理,通过视频探视减少患者与家属的分离焦虑,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护。

在此期间,全院护士姐妹们白衣执甲、日夜奋战,许多人没有完全康复就返岗战斗,用忘我的工作践行了医者仁心,为百姓带来了战胜疫情的曙光,也得到了院领导和患者的高度赞扬。每位护士姐妹们的故事都值得被传颂

身先士卒,急诊科里显担当

急诊科科护士长赵彬,在急诊科默默耕耘30余年,对待科室每名护士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自12月初防控政策调整后,门急诊作为医院的前哨科室,急诊日均门诊量与日俱增,而且大部分是急危重症患者,工作量激增的同时还要面临大批护理人员因感染而减员。赵护士长也未能幸免,她一直发烧不退,夜间因咳嗽只能坐着入睡,但是她一直坚持着,她说“我不能休息,护士们也都带病坚持工作,大家看到我就踏实了,就是护士和病人们太可怜了,但凡我们还能坚持,就绝不给组织添麻烦”,她和郄丹护士长带领着科室护士们连续2周带病坚持工作没有休息。赵彬护士长依然坚守岗位,在急诊的抢救室、输液室、监护室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一个瘦弱的背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复兴急诊人责任与担当。

率先垂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发热门诊韩华护士长,疫情期间一直闭环管理,无暇顾及家中年迈的父母,女儿上大学放假回国一家人都没有团聚,虽然女儿理解妈妈是为大家舍小家,但作为母亲,心里充满了愧疚和不舍。尤其自12月初开始,科室护士们一个个接连感染,每个人都持续超负荷工作,她更是一周连续上了11个班没有休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就连父母因肺炎发烧在自己科室输液都没能在身边照顾,因为她是一名护士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她的护士们需要她,她的患者们需要她。

临危受命,保障危重患者护理

医院为进一步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需求,成立呼吸二病区,神经内科科护士长吴丽红、护士长张菁勇挑重担,带领11名神内二病区护士以及7名各病区支援护理骨干组建护理团队,积极梳理、制定工作流程,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护理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技能培训。病区3天内收治32名患者,其中25名重症,护理工作量可想而知,护士们都在超负荷运转。张菁护士长由于长时间的劳累,耳石症发作导致眩晕跌倒摔伤,但她没有休息一天,刚复完位见到院领导,她依然乐观的说“领导放心吧,我们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日夜坚守,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

呼吸内科是政策调整以来收治新冠患者最多的一个科室,且大都是危重症,科室9台呼吸机、10多台监护全部运转满足患者使用。尤其是在医务人员大量减员的情况下,赵双燕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日夜坚守,发扬轻伤不下火线连续作战的精神,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重症医学科面对汹涌的疫情高峰,护士们咬紧牙关,昼夜奋战,克服身体不适,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张维护士长带领的重症护理团队,在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应趴尽趴”,为患者执行标准化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充分发挥了重症专业优势,急病人之所急,强化使命担当,不放弃每一名重症患者。

夜以继日,紧急支援120转运工作

作为支援120急救转运的90后年轻护士胸痛/胸外科护士刘涛和宫腔镜中心护士刘宇,在生死时速的救护车上,实现了自我蜕变。刚接到支援任务时由于专业不同,她非常忐忑,小小的救护车上,放置着各种抢救设备,这就是战场120急救工作给她感触最大的就是及时、快速,接到120指挥中心命令后,必须尽快尽早联系患者,精准定位,准确判断患者情况,快速出车到达现场,不能耽误一分一秒,同时在出车之前就要备好相关所需物品。近20天的工作中,她们遇到各种各样的救急转运患者,每个班次都是满负荷运转,一个班次超过12小时成为家常便饭平均每个班完成10次急救转运任务也是司空见惯

护理部将在院领导的带领和支持,在危重患者救治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努力做到坚守“疫”路挑重担无私奉献“护”生命                    (护理部)

 

 用心守护 生命至上--复兴医院多措并举保障危重患者救治(五)12月份以来,随着“新十条”的颁布,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政策调整,感染科的医人员在杨建坤主任的带领下奋战在第一线。他们火速响应,第一时间整合资源和力量,优化就诊流程,保障发热患者就医需求。他们昼夜奋战,通力协作,克服身体不适、人手紧张等困难,全力守护患者生命安全

感染科主任杨建坤时刻惦记科室的每一位危重患者,每天总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连续40天一天不落,还经常填补生病临时不能上岗大夫的空缺。疫情面前,主任更多的考虑的是他的患者他细心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并且给出最合适中肯的治疗方案,用耐心疏解病人的忧虑,用真心帮助病人康复。他坚持每天去查询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医疗照护、确保医疗质量。同时杨建坤主任积极学习新冠治疗指南,借鉴国内外专家经验,同步提高医院诊治水平。

护士长韩华,疫情期间一直闭环管理,无暇顾及家中年迈的父母,女儿上大学放假回国一家人都没有团聚,虽然女儿理解妈妈是为大家舍小家,但作为母亲,心里充满了愧疚和不舍。尤其自12月初开始,科室护士们一个个接连感染,每个人都持续超负荷工作,她更是一周连续上了11个班没有休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就连父母因肺炎发烧在自己科室输液都没能在身边照顾,因为她是一名护士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她的护士们需要她,她的患者们需要她。

刘涛是科里老资历的医生了,对待患者很用心,态度和善,与患者讲话很亲切,知晓如何沟通,在疫情期间同样一天没休,带病上岗,难以想象一个发烧近40度的医生,还要穿防护服带N95工作在发热门诊一线,是如何度过的!他毫无怨言,为的是将患者病情控制住,有效改善他们的就医需求。

微副主任医师1月3日晚因为赶出租车着急,天黑不小心把左脚给崴了,当时巨疼无比。因为第二天白班就栾大夫一人值班没法请假,所以忍着痛上了一天班,忙了一天的诊治,直到下班后才有时间去拍了片子,显示骨折。骨科大夫帮忙打上了石膏并建议静养6-8周。当时因为发热门诊病人多,科里人手不够,栾大夫想“只要我的手我的嘴我的脑子没坏,就能给病人解除病痛”,于是毫不犹豫的决定由家人推轮椅接送上下班。骨折后带病坚持工作。上班后最困难的就是吃饭喝水上厕所了,她喝水自己带瓶矿泉水,吃饭班上就不吃了。上厕所成了难题,她尽量在家的时候都解决好,上班带了个纸尿裤。她一到诊室就坐在那里不动了,夜班让家人帮她铺好被子就在诊室睡一宿。在此期间好心的同事帮她收被子,上厕所,拿东西,推轮椅,食堂打饭。跟她配班的血液科支援大夫武悦主动承担需要走动查房的管理留观病人的任务,给予栾大夫很大的帮助。

胸痛中心胡文泽主任响应医院号召,第一时间参与到发热门诊患者的诊疗工作中。在支援发热门诊1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也得了新冠,发烧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工作,他却满不在乎的说,这个科好多人感染新冠后都没有休息,我也不能落下。面对困难,大家团结一心才能让患者安心。

宫腔镜中心支援大夫杨玲玲,接到科主任通知,支援感染发热门诊,内心第一反应是抗拒的,“我会不会复阳?我能处理好患者吗?我会开他们的医嘱吗?病人有疑问我能解释清楚吗?治不好病人家属会不会揍我……”。她有过害怕与担忧,但是疫情前面,她知道做为一个医生的责任,在抗疫的斗争的关键时刻,不能退缩,肩上的医者责任与担当,让她奋勇向前,不辱使命。

感人科医护的身影,忙碌在发热门诊,驻守在走廊楼道,疾行在科室病房……他们正风华正茂,勇敢担当起救死扶伤的重任,冲锋在前,舍己为人,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相信阴霾终将过去,胜利属于我们,期待春花烂漫时刻!                                    (感染科)

 

专家巡诊 精准治疗--复兴医院多措并举保障危重患者救治(六)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大量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前来就诊,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诊疗挑战为提高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水平,实现“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的工作要求,复兴医院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并开展联合会诊及院内巡查工作,加强高风险患者病情监测及管理,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让新冠感染患者得到更精准治疗

  院领导高度重视新冠染者的收治工作,特别是老年危重症疑难复杂患者的救治,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让患者得到有效的的治疗,医院统筹医疗资源,周密部署,打破了科室之间的界限,增加危重症患者住院诊治的机会。复兴医院成立由院内高资质医师、高资质的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巡视。       

专家组由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科室专家组成,每天专家组深入临床各科室,巡查重症患者病情、治疗转归情况;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使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分级收治;俯卧位通气实施等等情况。专家组指导各病区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 (试行第十版)规范开展救治工作,实现规范化、同质化诊疗。及时发现诊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病患者得到最优化的治疗和最好的康复。专家们在巡查和会诊过程中,为各科室收治的疑难复杂的患者答疑解惑,有针对性的分析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做到一人一方案,为各科室的下一步治疗吃下了“定心丸”。同时,专家组建立微信群,24小时在线,及时高效的指导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对内科疾病的诊治,帮助他们提高诊治能力和诊治水平,使患者的病情达到一个同质化、最优化的一个治疗。最终大部分病人都已治愈、陆续出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复兴医院将持续提高诊疗水平,确保医疗救治质量,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细落实医疗救治各项举措,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扩容医疗资源、保障重点人群就医,竭尽全力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宣传中心)

着眼急诊急症 生命防线 --复兴医院多措并举保障危重患者救治(七)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工作部署,医院诊疗工作面临挑战,由防控、集中采样、定点医院支援,转为普通医院的医疗救治,并以集中救治新冠感染及重症并发症治疗为主,做到“应救尽救、应治尽治、应收尽收”。

为更好的完成急诊重症救治,从2022年12月8开始,按照医院部署,所有重症发热患者和新冠阳性患者均急诊科就诊因此,急诊科成为患者数量最多、病种最多、病情最重的地方。急诊的抢救室,留观室都超负荷挤满了患者,所有能安置患者的地方走廊、急诊大厅都被充分利用。医院及时协调,各科室积极派出医护力量支援急诊科,竭尽全力保障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急诊科在疫情防控期间一直是救治患者的前沿阵地,危急重症患者有无核酸结果均一视同仁进行抢救诊治。政策调整前就是风险最高的科室,而政策调整后,面对蜂拥而至的阳性患者,急诊科核心小组立即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对策小组会,在李杰主任和赵彬护士长带领下,没有一丝犹豫,马上开始转变了思路、调整接诊方案投入到对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中。为了提高收治能力,在行管、设备处的帮助下,启动急诊大厅为临时抢救区,配置临时床位。由于管道供无法到达临时抢救区,配备氧气罐和便携式氧气袋,尽可能的提高收治能力。同时简化预检分诊,根据预检分诊规定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1、2级,3级,4级患者,1、2级分到抢救区域就诊,3级、4级到普通就诊区域等待就诊就诊患者流量大,3级、4级的流水区域经常会出现排队现象,预检护士随时巡视,及时将流水区域排队的患者与抢救区域的接诊医生协调,减少等待时间。当抢救区域出现滞留120救护车时,护士先行接诊患者,给与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和建立静脉通路、取血化验等先行措施努力接纳和抢救每一患者同时护理组立即响应启动临时护理人员组,三名护士长以及科室骨干护士,该组成员平均年龄40岁,平均急诊工作经验长达15年以上,是一支无论业务技术还是沟通能力都特别优秀的队伍。急诊科积极接诊120送诊患者, 果断评估病情并遵医嘱给与治疗、护理,针对病情危重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立即建立抢救与协调抢救床位并行,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面对呼吸衰竭的患者,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在全院最早进行新冠阳性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等高风险操作。由于处在最早接触患者的窗口,急诊科医务人员是接连被感染,但是由于疫情来的突然,为了尽快投入到救治患者的岗位上,急诊科所有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只要体温稍稍降下来就都坚持上班。很多医护人员感染后仅仅是利用下夜班休息两天,没有占用一天上班时间,为的就是尽量不给科里添麻烦,不给筋疲力尽的同事增加压力,全科52人平均感染休假2天。没有人有任何的抱怨,大家都希望自己早点康复,可以与其他战友一起投入到这一场阻击战中。

面对众多的患者,急诊医护人员就像上了发条一样,穿梭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狭小缝隙,开医嘱、做检查,抽血,抢救病人,一天下来医护人员没空吃饭、喝水、上厕所,就是为了让患者早点得到治疗。赵丽主任,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是每天仍然坚持在诊室接诊患者,即使自己感染后几乎说不出话,也不愿意多休息一天。李杰主任也是尽量去抢做最危险的工作,同时顶替发热的同事,尽可能的给与病倒的同事休息时间。张海峰、黄勇两位年过50岁老医生也是在抢救和内科诊室两边跑,白班夜班连轴转的工作。赵彬护士长高烧刚退就坚守在分诊台这个压力最大的岗位,曹然护士长胸骨骨裂带病坚持工作,护理组年轻的护士们为了不给领导添麻烦,不给其它同事增加工作,发烧后吃了退烧药继续坚持上夜班这些本来身材娇小的身躯为抢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推着比自己高出一头的氧气瓶,夹缝中塞进一辆辆救命的平车,与死神争速度抢生命,她们虽然年轻,却有着钢铁般的毅力和责任感。

为了降低病死率,急诊EICU也是积极收治危重患者,尽量把病情平稳的患者转入其他普通病房,即使每班只有一名护士也坚持为重症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以及相应的氧疗康复受到了北京市重症专家检查的赞扬。

李杰主任“所有的危、急、重症抢救都是从急诊开始的,要给维持生命的后续治疗打下好的基础”。送到这里的病人,情况基本上都比较危重。就像上次有一名患者,在来到这里之前,已经去了5家医院,都无法收治。病人来的时候血氧55,喘憋非常厉害,最终急诊科把病人留下了,吸氧,监测,各种检查,输液,没过多久病人的症状就缓解了。急诊科不仅是在和生命打交道,更是在从死神抢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峰值之后,往往是重症峰值的到来,急诊患者数量逐步下降,但质量由轻症变为重症虽是凌晨,急诊科内依然灯火通明,患者的数量还有不少医患的交流,机器的滴答,伴随着嘈杂的声音,医生们仔细判断着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护士们有条不紊的执行医嘱随着一位位患者得到救治,转危为安,时针也指向了早上八点,清晨的阳光慢慢照进急诊科的大厅内,照到了通宵值班的医护的脸上,疲惫了一宿的医护人员陆续迎来了换班的同事们。患者用药情况、药后反应、特殊检查......事无巨细的工作交接后,又一轮紧张忙碌的新篇章。

尊重生命,给每一个来到急诊科的患者最大的帮助不忘初心,时刻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有温度的急诊科”。(急诊科)

 

 

 

 

 

 

 

 

 

 

 

 

 

 

 

 

 

 

 

 

 

 

 

 

 

 

 

报: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卫生健康工委、区卫健发:  各党支部            各科室                社区中心          

编辑:马金枝            核签:刘云军             校对:贾  

共印100


联系我们

住院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甲20号
门诊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4号
医院联系电话:
门诊咨询处电话:8806 2583
门诊办公室:8806 2500
住院部咨询处:8806 2158
医患办:8806 2203
院办公室:8806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