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医疗常识 > 正文

医疗常识

春季皮肤传染高发期,这些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春暖花开,正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不过,春暖乍寒,气候变化无常,如衣服增减不当,饮食起居不调,会使人的免疫力降低,加上此时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这个季节,人们更容易受到一些传染病的侵袭。了解这些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今天我们重点介绍的就是病毒性感染性皮肤病:如风疹、麻疹、水痘、带状疱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吧!

风疹

一、什么是风疹?

风疹又称“风痧”,“痧子”,“德国麻疹”等 ,是由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 RV)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RV是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惟一成员,人是其惟一的自然宿主。常见于4~10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为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感染者有轻微的症状,如低烧、咽喉痛、皮疹等。

二、流行病学特征

①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有患者(从发病前7天到出疹后5天是风疹的传染期)、隐形感染者、先天性风疹患儿及亚临床感染的儿童。

②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微滴传播,日常密切接触也可传播。病毒存在患者或者隐形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吸入带病毒的空气就有可能感染。孕妇也可以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特别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半年以上,因此能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等感染缺乏抗体的医务人员、家庭成员,或者引起婴儿室中传播。

图片1.jpg

③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免疫力低下者可以发生再感染。多见于5~9岁的儿童,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

④时间分布

风疹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期,每7~8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由于疫苗的接种,风疹的季节性分布出现了一些变化,表现为高峰期缩短或后移甚至周期性不再明显。

⑤地区分布

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风疹病例报告,以散发和局部暴发为主。从全国来看虽然风疹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局部暴发特别是中小学校的风疹暴发情况仍较为严重。

⑥人群分布

我国风疹发病以男性居多,年龄上则以10~19岁青少年学生居多。由于接种率及抗体水平随年龄下降等原因,1岁以下和15岁以上大年龄人群发病比例逐渐增大。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4~21天,平均18天。前驱期在儿童多数无或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在成人或青年人可有发热(可达39℃)、头痛、倦怠、咽痛等症状,发疹后即消退。

一般在前驱期后的1~2天出现皮疹,有时在出疹的第1天或前驱期时,在软腭、颊、腭垂等处出现暗红色斑疹或瘀点。皮疹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为小的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先见于面部,而后颈部,再由躯干波及到四肢,于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足心多无皮疹。早期皮疹像麻疹,融合后似猩红热,持续1~5天,通常3天消退,故描述风疹的皮疹为“1天像麻疹,2天似猩红热,3天退疹”。常在下肢发疹时面部皮疹业已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可有轻度脱屑,约40%的患者可无皮疹。在发疹前5~7天即可出现枕骨下及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出疹时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稍有压痛,可持续1周以上。

图片2.jpg

四、并发症

在儿童很少见,主要为气管炎、中耳炎。在较大的儿童及成人常可并发关节炎,表现为手、足小关节或膝、肘、肩关节疼痛、肿胀,且常伴有发热。此外,极少数患者可伴发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正常性紫癜,也有伴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报道。并发脑炎更为少见,且无脱髓鞘现象,这一点与其他病毒性脑炎不同。

五、治疗措施

①风疹患者症状一般较轻,若无并发症,不需特殊治疗(目前也无特效治疗药物),可以自行休养。但需做好医学隔离,隔离期限为出疹后5天,非必要不外出。

②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根据病症专科治疗。确诊有RV感染的早期孕妇,为防止可能产生胎儿先天性畸形,建议及时终止妊娠。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风疹或阻止RV传染给胎儿。

六、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要把风疹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控制风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风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2、隔离患者 因本病传染期短,自皮疹出现后隔离5天即可。

3、患病期间卧床休息 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其他可进行对症治疗。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及时倾倒垃圾。

4、切断传播途径:风疹流行期间避免易感人群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图片3.jpg

5、预防接种 接种风疹疫苗是最好的预防。

(1)应急接种

当发生风疹暴发疫情后,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风疹疫苗应急接种。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

(2)常规接种

对易感儿童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或含风疹疫苗成份的联合疫苗),目前的免疫程序为:儿童满8月龄接种一针次,18-24月龄复种一针次。

6、孕妇保护 由于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对胎儿影响较为严重,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感染。育龄妇女、没有患过风疹的都应接受风疹疫苗的注射。已经怀孕情况下,是否注射风疹疫苗存在不同意见。流行期间,孕妇避免到公共场所。如已经确诊感染风疹,应考虑人工流产。

7、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参考文献:

1、李秀义,温和.风疹病毒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06):72-74.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第二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麻疹

高烧、咳嗽、流鼻涕和全身皮疹……“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病原体”卷土重来了?

1 月 31 日,Nature 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阐述了近期全球范围内麻疹确诊量激增的现状及背后原因。过去一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地区的麻疹病例增加了 45 倍。从 2022 年的不到 1,000 例增至 2023 年的 42,200 例麻疹病例报告。麻疹被认为是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之一,根据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统计显示,一个麻疹确诊感染者,平均会传染 12~18 个人。针对本次欧洲等地区重新流行的麻疹疫情,Nature 认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关键原因。

图片4.jpg

麻疹病例暴增 45 倍,Nature 发文警告曾经“消灭麻疹”的欧美地区再次陷入了麻疹危机。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eV)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RNA病毒,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对一般消毒剂也敏感。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季为多见,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

二、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患者经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病毒后可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分泌物而传播,被认为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在发病前两天到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前驱传染性最强。凡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患者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三、临床表现

麻疹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出疹,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发热2~5天后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自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也可分为:

①潜伏期(出疹前期):9-11天,前驱期一般为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膜充血、怕光、分泌物增多。

图片5.jpg

②出疹期:第四日后开始出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颜面,后迅速蔓延至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为淡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时期体温达到高峰。全身症状加重,持续一周左右。

图片6.jpg

③恢复期:出疹后5~7天开始,体温下降,全身中毒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消退后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并有细小的糠麸状脱屑,整个病程约2周。

四、并发症

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

五、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护理+支持治疗:目前尚未发现治疗麻疹的特效药。患麻疹时,需要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并加强支持疗法。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隔离传染源:轻症患者在家对症处理时,也需要隔离至出疹后5天。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如需住院治疗也要隔离,当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时,更应做好隔离。

②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

③护理:细心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前驱期及出疹期高热时,不宜采用冷敷或较强烈的退热剂,以防疹子出不透;发热过高可冷敷头部或必要时用少量退热剂,切忌大量发汗与急速降温;多喝水,给予其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皮肤、眼、鼻、口、耳的清洁,常用温水擦净鼻子和眼睛保持清洁,用生理盐水漱口,用眼药水或抗生素眼膏保护眼睛。

④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除非合并肺炎等细菌感染。

六、预防措施

①现阶段而言,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如麻腮风疫苗)。接种两剂次疫苗后对麻疹感染的防护力可高达 99% 以上,且可有效预防麻疹病毒的人际传播,因此,及时给适龄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至关重要。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规定儿童应在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一针麻腮风疫苗,以获得对麻疹病毒的长期免疫力。此外,国内研究也证实,育龄妇女孕前接种麻疹疫苗能明显提高婴儿麻疹抗体水平。

②控制传染源: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③切断传播途径:由于麻疹是靠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麻疹还应该采取标准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应避免接触有疑似麻疹症状(发热、咳嗽、皮肤和黏膜出现红色皮疹)的患者。如果接触了疑似或确诊麻疹患者,接触后72小时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生。

④增强自我防护,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加强对8月龄以内的、还未到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幼儿的保护,如果不得不去,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

⑤做好家庭和个人卫生工作: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晾晒被褥。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规律睡眠,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提示:

在未出疹前,麻疹带来的呼吸道症状容易让患者误以为是普通感冒,麻疹抗体 IgM 阳性可确诊麻疹。在确诊后,临床隔离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但最佳的预防方法还是疫苗接种。

近年来随着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持续开展及人们防控意识的增强,目前麻疹发病率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降低。根据 WHO 数据[13],2020~2022 年间中国大陆地区的麻疹疫苗完整接种覆盖率分别为 99.04%、99.34% 和 99.11%,这一接种水平可几乎完全阻断麻疹病毒的社区传播。根据全国麻疹监测系统,我国自 2020 年 4 月后已无麻疹病例(不含疫苗相关麻疹病例)报告,对于不前往麻疹流行地区且已完成麻腮风疫苗接种的普通人来说,麻疹感染的相关风险极低。但因为麻疹的传染性很强,免疫空白人群依然存在,且麻疹在我国尚未消除,所以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还需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及麻疹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

2.Wong C. Measles outbreaks cause alarm: what the data say. Nature. 2024.

3.Moss WJ. Measles[J]. Lancet, 2017, 390(10111):2490‑2502.

4.麻疹疾病概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5.关于国家免疫规划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9〕65号.

6.王慧玲, 许文波, 张燕. 中国麻疹消除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26): 2031-2036.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痘

水痘(Varicella, Chickenpox)俗称“见面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季为高发季节,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以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常见,但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主要发生于躯干、头面部,后延及四肢及全身,以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出现为特点。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时可发展为重症,初次感染后可获长久免疫,但VZV可终生潜伏在人体感觉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时会通过带状疱疹的形式再次出现。

1、传染源

VZV仅有1个血清型,人类是唯一自然宿主。故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常从出疹前1~2天开始到所有皮损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1. 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气溶胶可导致感染;

2. 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疱液、黏膜分泌物及污染物可导致感染;

3.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后,可垂直传播给胎儿。

3、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

健康人群接触水痘病人后不会立即出现水痘,一般间隔10-21天,多为14天后才有可能出现水痘,这个期间即为潜伏期。

(一)前驱期

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纳差及上呼吸道症状,偶可出现前驱疹。此期持续1~2天。婴幼儿常无前驱期症状。

(二)出疹期

多于发热当天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

①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变为丘疹,逐渐形成疱疹、结痂,伴皮肤瘙痒。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1~2周后痂皮脱落,色素沉着可持续数周,一般不留瘢痕。

②皮疹常呈椭圆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顶部可见脐凹。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呈脓性。

③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

④口腔、外阴、眼结合膜等处黏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伴有疼痛。

图片7.jpg

4、水痘的危害有哪些?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儿童期症状和皮疹均较轻,成人症状较儿童更严重,易并发水痘肺炎;小于1岁的婴儿、孕妇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HIV感染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容易出现重症水痘;孕妇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产前数天患水痘,可发生新生儿水痘,病情较危重。部分患者可同时继发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等,继发脑炎的概率低于1%。

5、如何治疗水痘?

(一)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对症支持治疗,给予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及钙剂。痉咳严重者可鼻饲,避免误吸。缺氧者进行氧疗。做好气道护理,预防窒息。

(二)病原治疗

临床上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继发感染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6、关于水痘的注意事项:

①注意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水痘,须马上隔离,隔离治疗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做好患者所在房间通风。

在此期间,患者的衣物、被褥、洗漱用品等都要实施暴晒或煮沸等消毒处理。接触患者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及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前后要洗手,所有治疗用品要做到“一用一消毒”。

②发热护理

体温≤39℃可多饮水,物理降温为主,按时监测体温。体温>39℃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酌情予退热药物降温,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酒精擦拭,避免使用激素。注意保持室内适宜温度18-20℃,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③皮肤护理

从出疹期到结痂前不宜洗澡。对于较大水泡局部消毒后无菌抽取泡液再用药。水泡破溃处避免沾水,皮肤瘙痒难忍时可适当予炉甘石外涂。水痘可自行结痂脱落,注意避免用手抓破疱疹,特别是面部的疱疹,抓破后可能引起化脓感染而留下疤痕。注意保持床单清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手揉眼睛引起病毒性角膜炎。

④饮食护理

可进食软、烂、易吸收、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禁食生冷、海鲜、酸辣食物,禁烟酒。

7、如何预防水痘?

①控制传染源

水痘传染性强,患者必须及时就医,患者自出疹开始至全部水痘疱疹结痂期间需进行隔离。

②切断传播途径

VZV对热敏感,60摄氏度30分钟可灭活;对紫外线、乙醇、碘伏、碘酊、含氯消毒剂等敏感。因此需要对患者的毛巾、被褥、玩具、餐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

③保护易感人群

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加强锻炼,多做户外运动;避免与急性期水痘病人接触;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地方活动。

④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水痘的措施。目前水痘疫苗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属于自费自愿接种,推荐12月龄-24月龄儿童接种第1剂;4岁-6岁儿童接种第2剂。未完成2剂者,建议补齐2剂(≤14岁人群两剂至少间隔3个月,≥15岁人群2剂至少间隔4周)。具体可以咨询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选择接种。

图片8.jpg

⑤未患过水痘且未全程接种水痘疫苗者,存在暴露风险时,可应急接种水痘疫苗。暴露后可在3天内紧急接种疫苗,能有效阻止疾病的发生或减轻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⑥不能接种水痘疫苗但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发生暴露后,建议给予VZV免疫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或在暴露10天内进行抗病毒治疗。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

2、水痘诊疗方案(2023年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4,31(01):4-7.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带状疱疹

说到带状疱疹,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可能不仅听过,还曾经被它折磨得痛不欲生。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以皮肤损害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为成群的簇状水疱,绝大部分沿单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得了带状疱疹,皮肤会起一片一片红色的皮疹,皮疹分布像一条长带,因此也俗称「蛇缠身」、「缠腰蛇」、「串腰龙」、「缠腰龙」。带状疱疹是目前皮肤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但近几年这个疾病的发病也有年轻化趋势,好多年轻人因为加班熬夜或者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诱发了此病的发生。虽然大部分人在中招后都会有比较强烈的疼痛感,但有少部分人中招了不会觉得很痛甚至没感到明显疼痛,这因每个人对于疼痛的耐受力,以及神经修复能力不同所致。但不能因为不痛就把带状疱疹当普通的皮疹来诊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带状疱疹吧!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原体特点及致病机制

VZV可经飞沫和(或)接触传播,人类是这种病毒的唯一宿主,它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原发感染主要引起水痘。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被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

二、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VZV再活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创伤、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发热、高血压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恶性肿瘤等导致的免疫抑制等。全球普通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 (3 ~ 5)/1 000人年。我国≥ 50岁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为(2.9 ~ 5.8)/1 000人年,女性终身患病率(3.94% ~ 7.9%)略高于男性(2.86% ~ 7.6%)。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带状疱疹就可能发生,50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据统计,我国每年50岁及以上成年人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图片9.jpg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临床表现

1. 前驱症状: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

2. 皮损特点:典型皮损表现为沿皮节单侧分布的成簇性水疱伴疼痛,研究显示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53%)、颈神经(20%)、三叉神经(15%)及腰骶部神经(11%)相应的皮节。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可自愈但仍需积极治疗,病程一般2 ~ 3周,老年人为3 ~ 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3. 自觉症状:疼痛为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又称为疱疹相关性疼痛(ZAP),慢性期ZAP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出现皮疹后持续超过90天的疼痛。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除疼痛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瘙痒。重度瘙痒会因患者不断搔抓继发皮肤苔藓样变。

图片10.jpg

(二)特殊临床类型

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节中复制,可以出现在头部、脸部、胸部、手臂和腿部等,甚至头皮,只不过腰部、胸部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发病部位,除了皮损、疼痛等典型症状外,带状疱疹还有特殊的临床类型,如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等。带状疱疹病毒还可能引起神经痛和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包括头痛、眼睛痛、面部麻痹、肌肉无力等。

四、并发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属于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患者PHN发生率为5% ~ 30%,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据统计,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约65%会发生PHN,70岁及以上者则可达75%。其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肋间神经、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神经。这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呈间断,也可为持续性疼痛,可表现为灼痛、胀痛、刺痛、麻木、瘙痒、刀割样、撕裂样、电击样、紧缩痛、痉挛痛等,常伴有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感,也可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随病程的延长可伴焦虑、抑郁、厌食、疲乏、睡眠障碍等。30% ~ 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11.jpg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

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需要鉴别如偏头痛、青光眼、中风等疾病;发生在胸部的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发生在腹部的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胃穿孔等。当带状皮疹皮损不典型时需要和一些其他的皮肤病进行鉴别:如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等。鉴别有困难者可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核磁共振成像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六、治疗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包括促进皮损消退,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时进行针对性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皮损及时愈合,且可能缩短ZAP持续时间。

(一)系统药物治疗

1. 抗病毒药物: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

2. 镇痛治疗:外用可选5%利多卡因贴剂;口服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二)局部治疗

1. 物理治疗:红光、紫外线、微波、半导体激光治疗等

2. 外用治疗药物:以干燥、消炎、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七、预防

(一)一般措施

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水痘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皮损全部结痂。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适当增强体育锻炼,提升机体免疫力;注意保暖,身体受凉后免疫力降低,应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尤其是老年人,应多吃新鲜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应注意少吃多餐,避免加重肠道负担;同时,应避免熬夜,熬夜可降低机体免疫力,我们应当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接种疫苗

除做到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以外,接种疫苗就是预防带状疱疹最有效的方法。

图片12.jpg

(三)国产、进口有啥区别?

图片13.jpg

目前我国上市的两款带状疱疹疫苗分别为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和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年龄为50岁及以上成人,需接种2次,间隔2~6月,可为50岁以上受种者提供超90%保护效力,模型数据预测保护时长至少20年。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年龄为40岁及以上成人,需接种1次,但因上市时间较短,暂无保护时间具体数据;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成人。

根据目前现在数据显示,带状疱疹疫苗的安全性较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可能在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发红、肿胀疼痛等症状,全身可能出现肌痛、疲乏、头痛、寒颤、发热、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一般不良反应程度较轻,不需特殊处理,1~3日左右可自行缓解。

八、关于带状疱疹疫苗的常见问题

1、哪些高危人群,推荐一定要打?

带状疱疹并非“一次中招,终身免疫”的疾病,所以曾经得过带状疱疹、出过水痘、本身就免疫力较为低下的50岁以上人群,更为推荐接种。

2、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可以接种吗?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接种!在知情同意下,不在急性发作期内的患慢性疾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和慢性肺病)的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及以上)可以接种。

3、以前打过水痘疫苗需要接种吗?

需要接种。预防水痘≠预防带状疱疹,无论之前是否接种水痘疫苗,都需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4、打了其他疫苗后,多久才能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在接种其他疫苗如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间隔两周后即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5、哪些人群不适合接种?

对疫苗成份过敏、有免疫缺陷、带状疱疹发作期、妊娠期和哺乳期、急性病发作期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都不适合接种。

6、医院能打这个疫苗吗?

答:医院打不了疫苗哦!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就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李若瑜.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 55(12).

2.于生元,万有,万琪,马柯,王家双.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 (3).

免责声明: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住院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甲20号
门诊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4号
医院联系电话:
门诊咨询处电话:8806 2583
门诊办公室:8806 2500
住院部咨询处:8806 2158
医患办:8806 2203
院办公室:8806 2035